作者: 黄程保
(国联)
投资要点:
(资料图片)
线控底盘是高级智驾关键执行器,线控制动作为线控底盘的重要构成发展进程较其他环节更快,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且线控制动国产化替代空间大,目前国产厂商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开发出成熟产品并量产交付,未来有望借助新能源自主品牌崛起契机进一步完成国产化替代,迎来高速发展。
线控底盘是高级智能驾驶核心执行器
线控底盘包括线控制动、线控悬架、线控转向和线控驱动4个子系统,相比传统底盘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优势,是高级智驾必备执行器,获政策重点支持。且高集成的线控底盘可帮助主机厂缩短车型开发周期及助力实现轻量化,国产线控制动供应商有望在自主品牌崛起背景下,充分享受蓝海市场红利。
线控制动多方案并存匹配不同智驾需求
从国内外市场来看,制动环节线控进程较快,线控制动产品根据是否保留液压系统分为EHB和EMB,目前EHB为主流量产方案,满足现阶段智能驾驶需求。EHB又分为Two-box和One-box,其中One-box集成度高、成本低,多数创业公司以One-box切入,故其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EMB为完全线控方案,长远看是L4及L5智能驾驶必备执行器,目前伯特利、格陆博已在预研,预计24年会有样机问世。
线控制动市场空间广阔
21年国内乘用车前装线控制动系统搭载率仅为%,22年快速提升至%,随着新能源汽车进一步聚焦智能化,线控制动出货量有望跟随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25年线控制动乘用车前装出货量和市场规模有望分别达到930万套和亿元,22-25年CAGR均超过20%。
优质Tier1迎国产替代机遇
博世、采埃孚等Global Tier1具备先发优势,目前在国内线控制动市场份额超过80%,国内Tier1快速跟进,包括伯特利、同驭汽车、亚太股份在内的制动企业已经实现量产。自主品牌车企崛起增加了国内Tier1进入供应链的机会,具备丰富量产经验、客户优势的企业有望实现对海外Tier1的国产替代,并通过多个项目加深与客户合作关系,进一步形成竞争优势。
投资建议
底盘执行器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主机厂与供应商粘性强,线控制动时代,能够获取客户定点以及具备丰富制动产品量产经验的厂商可形成先发优势。自主品牌车企崛起增加了国内厂商替代海外厂商的机会,建议关注具备先发优势的国内制动龙头企业伯特利、One-box产品即将在乘用车市场量产的亚太股份。
风险提示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行风险;线控制动产品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和客户开拓不及预期;行业空间测算偏差风险。
投资聚焦
研究背景
相比于传统底盘,线控底盘系统具备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可以帮助主机厂缩短车型开发周期,实现汽车轻量化,提高续航里程,是高级别智能驾驶的必备执行器。线控制动子系统产业化进度较快,预计 2025 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亿元,22-25 年 CAGR 为 %。格局方面,目前博世、采埃孚等占据 80%以上市场份额,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国内优质 Tier1 在基础制动器和 ABS、ESC和 EPB 等电控产品积累了丰富的量产经验,形成广泛的客户群体,在自主崛起追求自主可控的背景下,有望享受行业高速增长及国产替代带来的红利。
不同于市场的观点
市场认为:国内企业似乎只要具备技术即可进入该市场,国产供应商进入市场可能会发生竞争格局恶化的情况,导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
我们认为:执行器关系到行车安全,关系到主机厂的品牌形象,因此对产品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主机厂一般会选择产品可靠、量产经验丰富的供应商,目前多以选择博世、采埃孚等 Global Tier1 为主。
对国内 Tier1 来讲,最重要的是要获得主机厂定点,并通过多个项目证明自身对于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把握能力,进而增加在客户供应链的份额。如果能领先其他竞争对手获得定点,有望确立先发优势,并通过规模供货加强壁垒。
我们认为,已经具备丰富量产经验、客户和技术优势的国产 Tier1 才有机会进入供应链并进行大规模供货,新兴企业进入壁垒较高,我们判断竞争格局不会出现恶化的情况。
核心结论
底盘执行器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主机厂与供应商粘性较强,线控制动时代,能够获取客户定点以及具备丰富制动产品量产经验的厂商可形成先发优势。自主崛起增加了国内厂商替代的机会,建议关注具备先发优势的国内制动龙头企业伯特利、One-box 产品即将在乘用车市场量产的亚太股份。
不是简单的研报搬运,更多精选个股整理研究不易,觉得有用的欢迎留言和点赞支持下,谢谢!
标签: